君不見,黃河之水天上來,一到海裡不復返;

君不見,三民主義歌不再,東退臺灣失顏色。

黃土高原窯洞是歷史,省會貴林也成歷史;

最遺憾,曾經的三峽「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過萬重山」湮沒在三峽大壩之下,

真正永遠成了歷史。

除了西藏外,我最嚮往的就是長江三峽。

本人國立編譯館最末屆,深深認同中華史觀,最嚮往的就是書中大山大水以及千年文物古蹟。

可惜,勿逝,人也非;民國即將滅亡。

IMG_20210705_041437.jpg

長大後回來看歷史地理,不用為了準備考試而讀

覺得蠻有意思的

看書的角度不同,收穫也就不同

本人國中時期號稱地理之神,整個國中只有兩次地理沒考100分

這些知識,一輩子受用無窮

因為我很喜歡旅遊,親眼見證「地理」

IMG_20210705_042229.jpg

基本上在我認知中

地理分:自然地理,人文地理

前者如氣候,水文,地形

後者如人手,產業,聚落

IMG_20210705_042201.jpg

整個中國大陸統一是北京時區

所當年去新疆南疆喀什,太陽8點多才上來呢XD

其實就是往後延兩個個小時

當年冬天去中國北極漠河縣(-40度),太陽也是八點多才上來,四點就要下去了

但兩者成因不同就是了

我這輩子一定要去一次世界寒極俄羅斯奧伊米亞康(-70度)

感覺一定很爽XD

 

氣旋就是低氣壓的意思,

北半球順時鐘,南半球逆時針(造反!?)

柯式力造成的(哇糙性柯要不要活? 反政府要殺頭的呢)

這也是為什麼低緯度沒有颱風


大陸景區各種框地收不合理門票費,實在氣憤

蘇子曰:「惟江上之清風,與谿間之明月,吾與子之所共適」

漸漸的,明月清風快沒,連「共適」都被收費了。

憑什麼?

好山好水是全人類所共有,深具教育意義阿。

千年前蘇子如是說。

 

所以我都和阿共朋友說,應該要免費,你就可以自豪的和孩子說:

你看!

天朝上國無所不精無所不有,海納百川,文物傳承千年不斷。

泱泱大國,應為大氣! 

 

孩子看到收錢如此,只會想:

「哇,好好喔,我以後也要當大官,當有權有錢的人!」

 

導致,社會勢利,全民向權向錢看。

很不好的負面示範。


左岸文革,傳統文物不復存在。 (確實破壞了很多文物)

右岸教改,去中國化數典忘祖; (被支解的中華史觀)

哪一天,中國全部去光光了,民國就跟著滅亡了。

九泉之下有何顏面面對中山先生?

可惜老夫一介草民爾。

蘇東坡都能變成外國人,教改改成這樣,實在是氣憤。

 

請記住,當您在笑對岸「殘體字」「文革破壞文物」的同時,就是以中華繼承者自居。

否則,有什麼資格批評對岸?

所以,民國瑰寶至關重要;教改一味逢中必砍,終將伊於胡底。


朱門酒肉臭,路有枯死韭望著對岸小粉韭嘲笑,蘇不知我等亦是綠粹韭。

有一句話「兩岸有權有錢人一起割韭,而被割的韭菜們卻依然只知道互罵」

我們,又何嘗不是資本主義財團的韭菜?


本人不敢說上知天文下達地理,但確實略通經史子集。

當年高中,自修讀史地,在有倒扣的年代還能考出7X分。

(我是三類組興國醫科班,主學還是理組)

後來學測考了兩次69,剛好每科都15有級分過..

要是同一年就好了QQ

以一個過來人身分,淺談從小到大成長之心路歷程和臺灣填鴨式補習教育

 

後來到了中興大學,主修農藝,副修中文周易老莊等課。

同時,微積分和普物普化都90幾分,在學校當過TA。地理地科當過家教老師。

後來碩士浙大。

還真別說,我似乎文史哲物化生都還可以

 

創業不敢說成功,但至少活下來了。

科研也不敢說多成功,但焙茶技術有得獎。

海南島「瓊臺論茶」會後分享與花絮(臺灣茶易堂與海南省茶藝師協會合辦)

狂賀,我司以「新製茶技術研發創新與應用」榮獲新農業計畫全台佳作賞

這輩子除了醫科沒能考上外,或有遺憾,但無後悔!

當然,近年除了茶外,自學最多者就是周易

光周易就估計一輩子都研究不完。

以「周易」後天八卦為藍圖的「新疆八卦城特克斯」+周易沿革和新疆始末 


IMG_20210705_042423.jpg

這個必考,行星季風模型

和洋流,氣候模型,土壤模型交相呼應

可以說整個高中地理,這個東西就佔了一半

所有自然地理都和這個模型息息相關

過了這樣多年我都還記得重點呢XD

IMG_20210705_043235.jpg

臺灣位在副熱帶,

照理說應該要乾旱無雨處在缺水區

但很幸運我們位在大範圍海陸交界的季風區

同緯度的阿拉伯半島,北非,墨西哥都幾乎是沙漠呢XD

 

IMG_20210705_042446.jpg

這個承行星模型,必考,大概這幾種

降雨量以0-----250----500-----1500為界

 

熱帶:雨林,莽原,沙漠,季風

溫帶:海洋,地中海,大陸性,草原,沙漠

極地,副極地

副熱帶季風氣候

IMG_20210705_043426.jpg

樓上這個也是當年必考

書上說,暖流經過的地方是正溫區,如西北歐

北大西洋暖流,帶來充沛降雨,還是漁場

可是茶哥我多年實踐後,發現「體感溫度」和實際氣溫相差巨大

 

比如說西歐冬天應該要很溫暖,可是實際上我覺得冷得要死

原因在於「濕度」

中國東北冬天-30度,但是我依然覺得不冷,衣服穿好冷氣就透不進來

但杭州冬天大概0度,天天下雨,穿再多衣服都沒鳥用

所以我反而喜歡乾冷的冬天,體感不冷且還有雪景可以賞

這是切身體驗

下有蘇杭冬天真的很難受阿..

 

其他還有,寒流涼流,容易讓天氣穩定

對流少,降雨量少,形成地中海(副熱帶高壓和ITCZ南北移動所造成),沙漠等

但其實涼流靠海者少雨但不一定缺水,原因在於清晨很容易起霧

利用比熱小的物質則可以有效率利用霧水

IMG_20210705_050053.jpg

這個也是必考

土壤五大成因:母岩,氣候(最重要),地形,生物,時間

總之,大尺度影響因子就是氣候

IMG_20210705_043212.jpg

IMG_20210705_050029.jpg

冰河也是蠻有趣的

長白山天池我去過,天山的還沒(但我去過新疆天山山派)

羊背石? 鼓坵? 現在我不用考試了哈哈,雖然這兩者不同我都還記得

 

全球最大的黃土區:

1.黃土高原:源自蒙古戈壁,吹出來的沙土被太行山(東)和秦嶺(南)擋住,就形成了

2.德國波蘭:冰河外洗平原的沙,經風力搬運推積而成

 

降雨:

1.地形雨

2.對流雨

3.鋒面雨

4.颱風

針葉林北界:最暖月均溫10度


 

古摺曲山派:教低矮,且容易有金屬礦藏

新摺曲山派:TW

廣西 @ 臺灣茶哥の隨筆雜記 :: 痞客邦 :: (pixnet.net)

另外我覺得喀斯特地形特別有意思,我去廣西好幾個城市,看了大量喀斯特。

該地形由時間,有分成早中晚期;再貴州和廣西形成不同地貌。

(這和侵蝕基準線有關,晚期基本是均夷)

有機會想去貴洲看看。

中國的氣候學習教材 (tp.edu.tw)  這個我覺得蠻有趣的

IMG_20210705_083251.jpg

最後,人口部分我只關注拉力和推力

以前南部鄉村賺錢不易,常北上打工

現在是整個臺灣,一起去歐美日韓澳+北上廣深打工...

怎會這樣? 是什麼,導致臺灣推力如此巨大?

曾經的亞洲四小龍,為什麼留不住人才?

 

這幾年隨著我去中國大陸,我認為撇除疫情,至少有約200萬臺灣人在海外

(中國100萬,歐美日韓等100萬)

我在每個省都遇到臺灣人,且都是40歲以下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

有在新疆做研究的博士,有在上海教直排輪的,有在北京教書法的,

有教茶藝和周易的(我),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幾乎都外流..

怎會這樣呢?

真如長輩所說,後輩都是草莓所以經濟才差嗎? 

確實有一堆長輩整天吹噓他們多猛所以以前臺灣多猛..

 

在澳門,曾被菲律賓仔嗆,他以為我去工作的

她說:「你們臺灣不是很有錢嗎,幹嘛來澳門和我們搶工作」

哀,聽了實在五味雜陳

若是臺灣經濟好,環境好,誰願意離鄉背井呢?


 


我認識的年輕人,有能力出去的
不是日韓就是美澳歐洲
也有我這種去大陸的

整個臺灣就業市場到底怎了?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地理 歷史 84課綱
    全站熱搜

    臺灣茶哥–茶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