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我們介紹曾經入圍中國十大名茶的南京雨花茶,
與在南京雨花台的雨花茶博物館。
我們先介紹雨花茶博物館的典藏,再邊介紹雨花茶。
此博物館我認為是整個雨花台園區必逛之地,相當有價值。
當然這或許是我喜歡茶的原因,在他人眼中可能是個無聊之地。
整個茶博物館人影稀稀疏疏,燈光也昏暗有點年久失修,
或許茶真的不受重視?
個人感覺應該編個經費固定維護,可惜也。
南京最早在唐代就有種茶紀錄,
然,與現今之雨花茶無關,原因後述。
據說乾隆先生又跑來題字了,
大家應該都知道乾隆號稱十全武功,
好大喜功在中國各種文學瑰寶以及名勝古蹟上到處題字,
禍害了不知道多少古典珍藏。
紅樓夢中也提到大量茶的事蹟,
證明清康熙乾隆年間民間飲茶風氣之盛與茶種之多。
我認為,紅樓夢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說,
更是一部反映社會真實生活狀況的史實紀錄書。
孫中山先生亦對茶極度推崇,
把茶提升到了使全人類進步的氛圍。
孫先生以為,粗茶淡飯菜葉豆腐,是長壽之根本也。
是故,茶為國飲,喝茶有益身心健康。
明朝以前的茶多為團茶,
即茶葉製作需經過壓實而成團茶陀茶茶磚等。
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體諒國民的好皇帝,
為了減輕茶農負擔,
他下定廢團改散,
全面改變茶葉模式,喝茶方式也跟著改變,
影響極其巨大延續至今,
這也是今天我們喝的大多是散茶的主因。
雨花台的由來,
相傳法師在此開授說法,感動上蒼落花如雨。
這是大陸詩人上京,
為紀念雨花茶所做之雨花茶詩。
主要講松針象徵的不屈精神,
萬古長青的活力與香氣,
泡出來茶芽挺立,如同人生於世應該耿直。
將烈士精神完美融入茶中。
(雨花茶介紹)
以下為茶樣,專門觀賞用故顏色偏陳有失真。
以下為鮮茶樣,
此茶平常用玻璃杯喝,
可以看到茶葉優雅的在水中翻滾,
大陸名優綠茶其實是一種很吃外形的茶,
就如同烏龍系列很吃香氣和水溫。
南京雨花茶是一種茗優綠茶,好的雨花茶應該要:
(以下為審評專業用語看看就好)
外形針狀,細緊圓直,略有豪,墨綠而勻整。
湯色嫩黃綠明亮,
香氣鮮爽有花香,
滋味濃醇而清鮮,
葉底厚嫩成朵勻齊而潤綠。
當年雨花台是國民黨老蔣的刑場,
據傳土壤吸收了太多熱血,
而故其茶特別好喝。
此茶室江蘇省政府當局,
為了紀念志士而在中山陵研發,
故實際上與當年明清在南京所製之茶無甚關係。
簡單來說,雨花茶其實就是政治導因下的產物。
但,還不錯喝。
原本製茶的專家們幫雨花茶想出了幾種外形,
大刀長茅形,象徵中國武裝革命。
鐮刀斧頭形,象徵革命靠的是工人農民,與蘇聯類同。
花瓣形,象徵烈士熱血。
針形,象徵烈士革命精神萬古長青。
而因為製作工藝與因素,其他外形皆有製作上的困難,最後選擇針形。
南京雨花茶在眾多茶專家精研下,
終於在1959年問世。
以下是南京雨花茶的產地,
中央中山陵與雨花台是當初發明雨花茶的原產地,
現在只供應給遊客觀光和政府領導享用。
以下為南京雨花茶的品牌,
自從當年研發完成後,
經過開放授權技術指導後,
民營化茶廠如百花爭鳴般綻放。
中國十大名茶其實是一個稱號,
每隔幾年由具有公信力機構的專家學者所選出,
南京雨花茶多次入選十大名茶,
其中值得注意的是,
杭州,所產之西湖龍井,
為永遠的中國十大名茶之首,沒有之一。
雨花茶的生產時節,
春茶在清明前後一直到穀雨,
秋茶在白露前後開採,
所選用的茶樹品種,
福鼎白茶,特點為具有花香。
龍井43,浙大茶學系,
當年茶葉研究所專家所選出,特徵為早收。
龍井長葉,葉形長很適合做針狀茶。
鳩坑,特色是為一耐寒品系。
以下為六大茶類介紹。
之前已經介紹過,
有興趣者請參考:世界茶葉概況介紹
不發酵茶:綠茶
半發酵茶:黃茶,白茶,青茶(烏龍茶)
全發酵茶:紅茶
後發酵茶:黑茶
’
南京雨花茶是一種綠茶,
故以玻璃杯或是白瓷沖泡以彰顯其茶葉美感,
因為綠茶是一種吃外形的觀賞茶。
另外水溫不宜過高是因為綠茶中茶葉原生物質保存較多,
如茶多酚兒茶素單寧酸咖啡因等,
其中茶多酚等是澀味的來源(當然也是抗氧化的來源),
故宜降溫沖泡口感較佳。
中國十大名茶中,
南京雨花茶確實是最年輕的,
且是少數因為政治因素而產生的茶,
很多人蔚為詬病,認為虛有其表空據其名,
但我覺得它外形優美,喝起來味道也不輸其他十大名茶,
實不宜因為出身低即看扁它。
筆者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