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前言)
經過風風雨雨,我總算來到中國浙江大學茶學系。
該系在該專業中永遠排第一,戲稱:宇宙第一茶學系。
而來了後,確實,感受到他們嚴謹的課程與完善的教學,
深深感恩有這機會來學習。
師承中興大學農藝系,來浙江大學茶學系深造。
以下是我的老師。
今天我們講一下大陸茶學概況。
(參考浙大茶學系茶葉貿易學陳萍老師、
茶與健康王岳飛教授上課資料)
中國茶葉產量占世界的40%
中國茶園面積占世界的60%
茶葉消費量占世界第一
茶葉出口量占世界第三
中國茶葉在世界占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世界一年產茶500萬噸左右,其中中國占200萬噸,而其中外銷只占30萬噸。
沒錯,好的茗優茶,現今,大部分被內地有錢人自己喝掉。
外銷的反而都是品質相對較次的茶。
比如西湖龍井,自己喝都不夠,如何外銷?
以上很明顯可以看出,中國茶市場以內銷為主,人均茶葉消費量是世界兩倍。
(目前2021大概是900-1000g上下)
世界主要產的是紅茶,約占六成多。
而國際市場上紅茶更是占七成甚至八成。
而大陸市場卻以綠茶為大宗,約占70%。
以下是概況:
可以看得出,產茶大國與本身喝茶大國:中國與印度。
產茶大國以外銷為主:斯里蘭卡,越南,肯亞。
本身不產茶但是進口茶:俄羅斯,美國,巴基斯坦,英國等。
茶葉依照發酵程度有分:綠黃白青紅黑。
大致如下:(取自華剛茶業杜蒼林老師講義)
紅色圈圈是台灣有產的茶。
台灣大部分產烏龍茶(青茶),一點點紅茶(高山紅+蜜香紅),
一點點綠茶(三峽碧螺春),一點點白茶(日月潭紅玉白茶)
*本文歡迎轉發分享,惟請註明出處和作者
*以下照片為課堂珍貴資料,若商用,請徵得筆者同意
而大陸茶綠黃白青紅黑都有,
綠茶占最大宗,
茶類又分茗優茶(從採摘到加工一路精細作業者)
和大眾綠茶(主要外銷用)
茗優綠茶如:南京雨花茶,紫筍茶,嶗山茶,西湖龍井,信陽毛峰,涌溪火青,
六安瓜片,蒙頂甘露,惠明察,開化龍頂,
高橋銀峰,都云毛尖,松陽銀猴,太平猴魁,黃山毛峰,洞庭碧螺春等至少數十種。
(紅色是重要名茶,入圍過中國十大名茶的)
就名氣來說,我所在的杭州所產的西湖龍井是永遠的第一。
且是中國十大名茶永遠的首座,乾隆皇就是牛逼。
是不是最好喝難講,但有西湖和乾隆加持絕對是最有名的。
製程:採青 > 殺青 > 塑形 (揉捻) > 乾燥
關鍵工藝:殺青
所以一般來說,有日光萎凋的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綠茶
而塑形方式百百種,綠西湖龍井的青鍋,揮鍋..
依照不同名優綠茶的外型而定
又依照乾燥方式分成炒青,烘青,蒸青,曬青
總大概這樣,有機會我再來寫一篇專講綠茶的文章
黃茶如霍山黃牙,蒙頂黃芽。
關鍵工藝是悶黃
白茶如福建系統的白毫銀針,白牡丹,貢眉,壽眉;
雲南月光白,臺灣紅玉白等。
關鍵工藝是萎凋。
青茶如兩岸四大烏龍:
台灣高山茶,福建鐵觀音,武夷山大紅袍,廣東鳳凰單叢等。
關鍵工藝是搖青。
紅茶如台灣高山紅,祁門紅茶,金駿眉,滇紅,九曲紅梅,CTC紅碎茶(非茗優茶,立頓等大型拼配茶之原料)等。
關鍵工藝是發酵。
黑茶如普洱茶。分陀茶,磚茶,散茶等,又分生普和熟普。如六堡茶等。
關鍵工藝是渥堆。
花茶,即拿做好的茶(通常是品質中等者,最好的茶要喝其原味香氣,不可能拿去做花茶)
去押花,蔭花者稱。(讓茶賦予花之香氣)
大陸目前的茗優茶很貴,非常貴,極貴。(有錢人多,喝茶者眾)
比如西湖龍井,清明前採的動不動就30000NTD/500g
(大陸一斤500g,一斤十兩)
別再認為大陸茶爛,大陸茶便宜了....
那是因為真正好茶,土豪都不夠喝,
哪有好茶賣來台灣?
目前台灣茶產業整體市值,可能還不到大陸的5%,
確實世界市場。
我去浙大茶學系後,才知道以前在台喝到的大陸茶大多有問題..
在茶學系喝到的茶都很貴,
但是,真的很好喝,很大幅度顛覆了我對大陸茶的印象。
結論,
不是大陸茶不好,
而是在台灣根本買不到大陸好茶,
故才有普遍認為大陸茶低劣之謬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