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次說到北投行,
地熱谷逛完後,往上走還有一個景點北投文物館,
但是這個景點有一小段距離就當作健行吧。
今天要介紹的是北投文物館,此館為私人所有,
私人保存而後才有今天的歷史風貌。
而館中大量的日治時代的歷史文物,就是今天的重點。
映入眼簾的是日風濃厚的石頭路。
_
整棟建築為木頭建築,古色古香。進去後要買門票,全票120元學生票50元。
為避免走馬看花,強烈建議有導覽員再去:週六日及國定假日上午11:00及下午14:30各一場導覽。
而我,中午到,小憩一下子,有幸聽到洪國雄老師的講解。
在日本,屏風象徵精神意志。而其上常常有橫樑隔住空間。
日本稱之為"鳥居",亦即神聖空間之"結界"之意。
是故去日式建築時,最好稍微注意一下屏風和鳥居位置。
日式建築常常有庭院在屋子中,其意在引導陽光和清新空氣進入屋子中。稱之"枯山水"。
可以看到房屋隨處都有精緻的彫刻。工如此之細,又保存到今,難矣哉。
可以看到,日本的聖山─富士山,無所不在,藉由這些雕刻深烙在房屋各處。
瀏覽聖山,人們謹記崇高精神,努力工作,奮發不懈。
茶道精神四諦:「 和、敬、清、寂」。
和,和諧,和顏悅色。縮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。
敬,源自禪宗萬物皆有心,品茶時相互尊重。
清,整齊而凜冽,靈魂之洗滌。保持乾淨透測思想。
寂,靜也。佛云本來無一物,無中生萬物。
古瓷磚簡單設計,美觀防滑。
廁所也是特色之一,有到訪不訪去一下。
以下是日本二戰,神風特攻隊出發前,最後一晚出發前與藝妓酌婦共飲之場所。
藝妓者,賣藝不賣身,只陪酒;酌婦者,除了陪酒外,也陪睡。
說到這邊,我要提一段故事。
洪老師表示當年有很多日本人和其後代,雖出生在台灣,但因為日本政府戰敗而被迫遣返。
歷史上我們稱之"灣生",亦即出生在台灣的日本人。
這些人回到日本以後生活過的極為艱苦且難以融入當地。
很多女性只好被迫從事藝妓或者酌婦的工作。
而在"灣生回家"(作者:田中實加)一書中又提到片山千歲和她女兒片山清子的故事。
其中片山千歲就是當年被遣返回日本而從事藝妓者。
這邊也有很好的吃飯休息場所,
不趕時間不訪在此休憩片刻,喝杯茶,細品茶香與歷史韻味。
這是我坐公車意外看到的落日景。
回程坐北投文物館站:小25的公車。(詳見附件)
建議要去的可以一路走上北投文物館在坐公車回去,
或者是直接從北投站坐上北投文物館,再一路走下去。
附件:
(北投文物館網站)http://www.beitoumuseum.org.tw/
(灣生回家FB)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film.wansei
(小25公車)http://e-bus.taipei.gov.tw/newmap/Tw/Map?rid=11138...